
台積電大陸南京的晶圓廠十六廠舉行進機典禮,張忠謀董事長親臨典禮致詞資料照 (圖片來源: 台積電)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年9月4日】美國商務部先前撤銷三星、SK海力士在中國取得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豁免許可後,台積電(TSMC)2日表示已接獲美方通知,南京廠「驗證後最終用途」(VEU)授權將於2025年12月31日撤銷,強調營運不受影響。產業人士從營運體質、設備採購與競局三面向評估,短期衝擊有限。
營運體質:比重小、接單穩
台積電指出,南京廠自2015年決議投資、2018年量產後,於2019年第3季轉虧為盈,單季獲利約人民幣2.04億元。2024年南京廠營收新台幣690.35億元、獲利259.54億元;以台積電2024年整體營收新台幣2.89兆元、獲利1.17兆元估算,南京廠占比分別約2.38%、2.21%。2025年上半獲利約新台幣144.84億元,訂單維持穩定。
產能與產品結構方面,南京廠主攻16/28奈米,2024年16/28奈米晶圓出貨僅數十萬片,佔台積電全年1,290萬片不到3%。隨7奈米以下高價先進製程占比持續拉升,成熟製程營收比重逐年下滑;目前28奈米晶圓約每片2,000至3,000美元,3奈米、2奈米分別接近2萬與3萬美元。
設備採購:多為成熟機台、影響有限
南京廠於2015年申請設廠,月產能2萬片,2018年下半年量產;2021年宣布投資800億元擴充28奈米,最高月產能上看4萬片,2024年取得VEU授權。熟悉供應鏈者表示,南京廠近年並無16奈米以下製程推進與擴產計畫,所用設備多已折舊,不少為自台灣廠區移入之二手機台;目前並無新增先進製程設備採購需求,VEU撤銷主要關聯於部分零組件與材料,但中國、台灣等地供應商仍多元可選,短期影響評估甚微。
競局態勢:同業亦受限、價格戰壓利
在美中科技限制下,中國晶圓代工主流節點多停留於28奈米,進一步推進成本高昂,難以因VEU變動而取得顯著優勢。以主要競爭者來看,中芯國際與華虹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但受殺價搶單影響,獲利表現平淡:中芯2024年營收約80億美元、淨利4.93億美元;2025年上半營收44.56億美元、淨利3.2億美元。華虹2024年營收20.04億美元、淨利5,814萬美元;2025年上半營收11.07億美元並出現1,170.2萬美元虧損。業者並估計,中國28奈米產能至2027年佔全球比重可望達三成,配合國產設備廠(如北方華創、中微、新凱來等)研發進展,2至3年內競爭力有機會提升,屆時台積南京廠或承受更大壓力。
短期「擾動不大」、中長期續觀察
整體而言,南京廠成熟製程定位、設備多已折舊且無擴產規劃,配合該廠於台積電整體營運占比不高,VEU撤銷對短期營運影響有限。後續觀察重點包括:相關零組件與材料供應彈性、中芯與華虹的成本與價格策略,以及中國國產設備替代的實際進度。即便競局升溫,市場人士認為,即使維持現況或採取調整,對台積電整體營運影響仍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