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0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 (圖片來源:行政院)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年8月20日】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指出,本屆由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主辦,以雙展合一串聯AI、機器人與智慧技術,涵蓋智慧製造生態鏈上中下游,體現跨域整合與產業共好。除國內高科技機器人廠商外,傳統製造與工具機業者同台展出,顯示臺灣多年數位化、AI化所累積的底蘊,正與全球先進機器人技術接軌,形成新一波產業升級動能。
卓榮泰表示,臺灣在科技各領域持續拓展版圖,不僅驅動國內經濟轉型,也在國際智慧製造鏈中扮演更積極角色。他代表政府向產業先進致意,期盼藉由本次聯展加速產業協作,強化技術能量與市場佈局,並祝活動順利圓滿。
談及全球政策趨勢,卓榮泰指出,美方近期公布「America’s AI Action Plan」(7月23日),國內亦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年上半年提出「AI新十大建設推動方案(草案)」。行政院將在即將公布的「11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中,揭示首年投入的重點工作與資源配置,以確保臺灣AI發展同步對齊國際標準與節奏。
他進一步說明,「AI新十大建設」涵蓋三大層面:其一為「智慧應用」,強調公共服務、產業場域與生活情境的AI導入;其二為「關鍵技術」,鎖定矽光子、量子科技與智慧機器人三大主軸,期使本土技術鏈成為全球供應樞紐;其三為「數位基磐」(基礎),包括主權AI架構、算力基礎建設與資安韌性。政府也將同步投入人才培育與資本動員,逐步達成「千億等級」資金規模,形成研發、應用與市場的閉環。
在智慧機器人布局上,卓榮泰指出,政府正以臺南柳營園區為核心節點,銜接沙崙「智慧機器人研究中心」與六甲「智慧機器人創新與應用研發中心」,建立從前瞻研究、測試驗證到情境應用的完整鏈結,促進跨產業協作與技術擴散。面對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政府目標是發掘藍海應用、打造民主且可信賴的產業供應鏈,為下一階段的智慧製造與產業升級創造窗口期。
對外經貿方面,卓榮泰表示,臺美關稅議題仍在持續談判中,行政團隊將保持高強度溝通與應變。他並指示相關政務官全力投入、機動因應,盼就後續議題盡快達成協議,為企業爭取合理稅率與不疊加關稅的空間,降低外部變動對產業的衝擊。

2025年8月20日行政院長卓榮泰出席「台灣機器人與智慧自動化展」、「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暨同期展會聯合開幕典禮 (圖片來源:行政院)
為緩解關稅與國際情勢對產業與民生的影響,行政院已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第3、6、9條修正草案並送請立法院審議。該案將經費上限調升至5,900億元,規劃分兩期執行:第一期編列5,700億元,另預留200億元,以配合產業支持方案執行成效進行彈性調整;其中第一階段針對產業的支持方案規模為930億元。行政院盼各界共同支持,加速修法完成,使政府得以編列特別預算,整體推動產業支持、民生照顧與國土安全韌性強化等政策。
卓榮泰強調,「AI新十大建設」的長期目標是打造「全民智慧生活圈」。未來無論身處何地、接觸何種產業與服務,都能在智慧化系統的支援下,提升使用者體驗與生活品質。面對AI驅動的生活與產業轉型,政府將以務實、分階段的方式推進,確保科技創新能轉化為可感的公共利益。
會中,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理事長絲國一致贈「智慧製造及智慧服務白皮書」,卓榮泰與副理事長陳政興、李昌鴻共同合影留念。典禮後,卓榮泰與行政院龔明鑫秘書長、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發言人李慧芝、經濟部次長何晉滄、國發會副主委詹方冠、勞動部次長黃玲娜等官員,以及美國、日本、德國、捷克、以色列、比利時、立陶宛、奈及利亞、索馬利蘭、瓜地馬拉、南非、印度、馬來西亞等國政商界代表,共同為聯展剪綵開幕並合影。
隨後,卓榮泰參觀德國館、寶元數控集團、上銀集團與均豪精密等展區,了解自動化產線、智慧製造系統與人工智慧應用之最新進展。行政院表示,將持續整合部會與地方資源,結合產學研能量,推動AI、機器人與製造業的系統性升級,使創新落地成為生產力與競爭力的具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