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年7月11日】隨著AI浪潮席捲全球消費性電子產業,三星電子正積極探索新一代智慧穿戴裝置,預計未來不僅有智慧手錶、眼鏡,甚至包括耳環、項鍊等多元形態的AI飾品。三星行動體驗事業部營運長崔元俊(Won-joon Choi)日前接受CNN專訪時指出,AI技術將推動一波全新穿戴設備的發展熱潮,用戶將能在不取出手機的情境下,更快速地溝通與完成各種任務。
崔元俊表示,三星未來的AI裝置定位明確,「應該是可以穿戴的,而不是必須攜帶的。」他透露,產品形態將涵蓋眼鏡、耳環、項鍊、手錶、戒指等各種配件,讓AI更自然地融入用戶日常生活,創造無縫互動的使用體驗。
AI硬體新藍海 科技巨頭爭相投入
近年來,生成式AI如OpenAI的ChatGPT與Google Gemini等服務,已從單純的文字互動邁向複雜任務處理,激勵全球科技領導廠商投入開發不需過多手動輸入的新裝置。首波應用已見於智慧眼鏡領域,例如Meta推出搭載AI的Ray-Ban智慧眼鏡,至今累積銷售超過200萬副,並因此加碼投資眼鏡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展現強烈的市場野心。
三星、Google與Snap等業者亦正積極開發智慧眼鏡,而OpenAI則與前蘋果設計師Jony Ive合作,共同打造下一代AI裝置,預計明年問世。對於是否會推出AI耳環、項鍊或手環等智慧飾品,崔元俊強調:「我們正在評估各種可能性。」
產業競爭激烈 創新裝置挑戰多
不過,這些構想能否真正落地仍充滿變數。事實上,許多新創公司已嘗試開發可取代部分智慧型手機功能的AI裝置,但成果未必理想。例如由蘋果前員工創立的Humane AI Pin,因價格高昂與效能不佳遭遇市場滑鐵盧,最終公司出售給HP。另一款Rabbit R1去年上市表現平平,目前正持續升級。新創Friend則開發AI智慧項鍊作為數位夥伴,上市時程已延至今年第三季。
崔元俊說,三星的AI穿戴裝置策略,將延續與手機配對搭配的思維,類似現有的智慧手錶,而非完全獨立運作的產品。他也透露,三星即將推出的智慧眼鏡將是系列產品的起點,但公司不排除未來發展更多型態的AI穿戴配件。
「我們積極投入智慧眼鏡開發,但有些人不喜歡戴眼鏡,因為會影響外觀。」他補充,「因此我們也在探索其他型態的穿戴裝置。」
產業專家認為,AI穿戴裝置有望顛覆現有消費電子市場,但要成功打動消費者,除了硬體創新,還須結合AI應用體驗與生態系整合能力。未來幾年,隨著AI與穿戴科技持續演進,相關產品與服務將持續擴大市場影響力。
(資料來源:C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