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年7月4日】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於7月4日公布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最新預測值,將全年GDP成長率自先前預估的3.1%下修至2.93%,調降0.17個百分點,主因為全球需求受關稅效應影響出現轉弱跡象,下半年無論外需或內需成長動能均預期放緩。報告強調,雖然固定資本形成對GDP的貢獻達1.44個百分點,為帶動成長的主力,但整體經濟情勢需「審時度勢」。
中研院總體經濟預測小組合聘研究員林常青表示,2.93%的成長預估是基於新台幣匯率約29元、主要貿易夥伴關稅15%~20%,及美國232條款部分維持免稅的情境下所做推估。若關稅政策持續鬆動,且新台幣未出現劇烈升值,經濟成長率有望提升至3.17%。但若新台幣升破28元且關稅維持高檔,最不利情境下成長率可能下修至2.54%。
匯率波動成關鍵 新台幣升值趨勢難擋
中研院副所長楊淑珺進一步分析,近期市場普遍看淡美元,造成新台幣升值壓力加大。雖然中央銀行已採取措施緩和升值速度,但後續仍須觀察央行調節力度及企業因應能力。媒體詢問新台幣是否有機會回到川普第一任期時的27元水準,楊淑珺坦言此一可能性不能排除,主因還與美國聯準會(Fed)未來利率決策密切相關。
林常青指出,近期台灣匯率波動除受美國關稅及Fed政策影響外,還需特別關注美國232條款對國際貿易結構的牽動。自4月以來新台幣已累計升值12%,顯示外在變數對台灣金融市場影響不容小覷。
外需投資消費同步趨緩 物價及通膨風險需留意
就2025年經濟情勢展望,林常青認為,出口表現受美國關稅及全球需求走弱影響,下半年外需成長動能明顯降溫。投資方面,雖半導體產業與相關供應鏈仍持續擴大產能,但國際經貿情勢不確定性高,企業投資計畫可能趨於保守。消費面則因不確定因素增加、金融及房地產市場波動,導致民間消費成長動力減弱。
在物價方面,林常青說明,受食物、房租與醫療服務價格上揚帶動,今年1至5月平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上升2.04%。儘管新台幣升值對抑制進口物價有一定效果,但隨著政府水電補貼政策難以長期維持,通膨壓力依舊存在。預測2025年CPI年增率將達1.85%。
中研院強調,後續須密切觀察國際貿易局勢、央行匯率調節強度,以及國內產業與企業的調整能力,才能有效應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與潛在風險。預期下半年台灣經濟在外部壓力下,需審慎因應各項挑戰,並積極尋求穩健成長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