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宏政務次長(左2)出席論壇致詞 (圖片來源:環境部)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年7月30日】環境部於(28)日舉辦「重金屬廢水資源化論壇」,聚焦廢水與污泥中銅及鎳等高價值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廣邀學研單位、設備商及電子、電鍍、PCB與金屬表面處理等產業界代表,分享資源化實績與創新應用。論壇目標在於推廣廢水處理技術的綠色轉型,藉此提升產業附加價值,並響應全球循環經濟發展趨勢。
環境部指出,傳統廢水處理以污染物去除、符合排放標準為主,常以混凝沉澱方式解決重金屬問題,卻衍生大量污泥且難以循環利用有價物質。此次論壇中,業界與學界分享電化學、流體化床結晶、離子交換樹脂與膜化學反應器等成熟資源化技術,這些方法已在模廠驗證,具備實際應用基礎。例如,利用電解技術從廢水回收銅,每年可收回約3,000噸銅金屬;膜技術則可將污泥中重金屬含量從3-4%提升至10%以上,讓其進入循環體系,同時減少藥劑消耗及污泥產生;結晶技術更能製造出純度逾99%的硫酸鎳,成為化工原料。
環境部次長葉俊宏表示,隨著循環經濟理念於國際間快速發酵,如何導入源頭分流與資源循環已成為污染防治新主流。推動「廢水採礦」不僅降低環境負荷,更帶動台灣產業在全球永續發展浪潮中的關鍵突破。陽明交大黃志彬教授則以銅、鎳等高需求金屬為例,指出目前已有多項技術與商轉案例,證明廢水資源化具有高度產業應用潛力。
依據論壇資料,若將潛力廠區廢水資源化推廣至全台,預計每年可回收金屬及氮、磷等物質創造直接物料價值逾35億元,並可降低2成以上藥劑及5成以上污泥處理費用,產業經濟與環境效益兼具。
環境部強調,未來將持續以技術、法規與經濟誘因三路並進,推動廢水資源化快速發展。除已啟動放流水標準、水污費辦法等法規修正,也規劃結合地方補助,打造綠色轉型示範場域。事業廢水綠色轉型廠商,將可申請專案貸款信用保證,協助解決資金瓶頸,另以基金資助創新、循環與低碳廢水處理新技術。
環境部表示,未來將持續結合產官學研能量,推動廢水處理資源化規模化、標準化與商業化,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循環經濟綠色品牌,帶領台灣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