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杰倫智能科技資深業務經理 張世詮、杰倫智能科技執行長特助 楊建洲 、峻盛資本創辦人 黃峻樑、杰倫智能科技執行長 黃建豪、群曜數位總經理 亓存志、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產業顧問 謝禮宗、南茂科技顧問 王敏政 (Profet AI提供)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 年 7 月 29 日】由杰倫智能科技(Profet AI)與群曜數位共同主辦的 Crossover Talks 高雄場活動,本月25日以「全球變動智造突圍-Domain Twin」為題,邀請多位製造業重量級專家與企業領袖齊聚一堂,探討在關稅戰與地緣政治風險高漲的背景下,如何借助 AI 技術推動製造業轉型,突破全球挑戰。
本次論壇匯聚前群創光電 CIO,現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產業顧問謝禮宗博士、前國巨執行長黃峻樑、南茂科技顧問王敏政及群曜數位總經理亓存志等產業先進,分享企業在異地設廠、技術轉移、組織協作與人才傳承等實戰經驗,並深入探討 Domain Twin(領域經驗分身)如何成為製造業因應不確定性的重要解方。
製造業轉型的迫切性:從高層決策到基層落地的 AI 導入挑戰
Profet AI 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黃建豪指出,儘管製造業已經推行精實管理多年,仍難抵關稅調升與匯率波動帶來的毛利侵蝕。在此情況下,AI 被視為企業突圍的新契機,但從 CEO、CIO、廠長到一線人員,對 AI 的期待與理解落差大,若無法對齊認知,AI 推動往往淪為口號。
黃建豪表示:「大家都知道 AI 的重要性與潛力,但誰能告訴你標準的 SOP 是什麼?標準的應用場景又在哪裡?」Profet AI 致力於協助企業釐清導入動機,並以實務經驗協助不同職位在轉型中找準切入點。
數位轉型的關鍵:將員工知識轉化為可複製的數位資產
Profet AI 執行長特助楊建洲提到,在面對「川普關稅」與生產基地重組的情勢下,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包括數據外洩風險、人才斷層問題與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提升營運效率並快速投產。傳統的 ERP/MES 與自動化導入雖然是必要的,但真正能支撐轉型成功的是員工的知識與經驗數位化。這也是 Profet AI 「Domain Twin」的核心價值——將人的 know-how 轉化為可複製的數位知識,協助企業快速在異地複製並落地。
群創光電推動燈塔工廠經驗分享 謝禮宗:轉型不能只看技術,更要調文化與方法論
前群創光電 CIO、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產業顧問謝禮宗博士,分享他在群創推動數位轉型的實戰經驗。他指出,數位轉型不是一蹴可幾,更不只是導入工具、流程與技術,而是一個從文化、組織到價值觀的系統性變革。
謝禮宗以群創燈塔工廠的推動歷程為例,坦言在轉型過程中難免遇到失敗。他強調:「我覺得這件事情要去允許失敗。你越早失敗、越快修正,其實就越有可能成功。」
他提醒企業,在推動轉型時不要過度追求 KPI,而應深入了解問題背後的本質與真實需求。「用 KPI 來包裝績效,往往會迷失方向。」
他建議企業應從具體問題出發,先做好資料盤點與問題定位,再開始進行 AI 診斷與規模化部署。而在推動過程中,最常見的落差,並非技術不到位,而是組織內部的認知與文化不同步。「如果組織的文化不能同步改變,轉型再快也只是表面,無法長久。」 更提醒企業領導者:「不要只關注技術表現,而要真正想清楚:你為什麼要做這個轉型?你希望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只有想清楚,才能走得久、走得廣。」
從危機中尋找機會:前國巨執行長黃峻樑談關稅與國際情勢的挑戰
曾任國巨執行長、現任峻盛資本創辦人黃峻樑回顧了過去面對金融風暴與全球變局的經驗。他以幽默比喻指出,企業決策就像打棒球,成功率若有三成五就已難能可貴。身為經營者,必須在資訊不完備的情況下做出判斷,而非等答案「百分之百正確」才行動。
他強調:「AI 雖然提供的答案可能不夠確定,但透過系統性訓練與深化,它會變得越來越準確。」企業應學會將 AI 作為不確定性中的決策輔助工具,並善用台灣高精度製造的優勢,將應用從「預防性維護」推進到「預測性決策」。
此外,他特別點出「Domain Twin」的價值:企業未來將比的是誰能建構出結合領域知識的 AI Agent,實現真正內建 know-how 的智慧管理。他提醒企業應為地緣政治與關稅風險預留預算與策略彈性,提前規劃產線、人員與供應鏈布局,「不要假設它不會發生,也不需要假設它一定會發生,重點是你準備好了沒。」
6000人減少至600人:AI 與自動化如何支撐全球擴張與降本
曾任群創大中華總廠長、現南茂科技顧問王敏政指出,在面對高達 32% 的關稅壓力時,企業在異地設廠的關鍵,在於如何有效補足當地的人工、自動化與 AI 能力。他曾參與一間工廠的轉型,一開始透過自動化導入,將人力從 6,000 人大幅降至 600 人,隨後再結合 AI 應用,最終進一步縮編至 200 人。「這不是為了裁人,而是為了企業能活下來。」
他提醒企業,在異地設廠前應先在本地建立完整標準流程與 SOP,否則將在複製時遭遇困難。他直言,AI 與自動化的最大挑戰,在於 ROI 的質疑與內部來自研發、品保及高層的阻力,「推動改革的關鍵,在於那句話:只要打不死我,我就會繼續走下去。」然而,王敏政也直言,真正的挑戰往往不是技術,而是知識傳承與現場落地。他指出:「不論是產線遷移還是數位工具導入,現場知識與經驗傳承始終是最大難題。我們常看到,資深工程師一旦調離崗位,新場域就會出現經驗斷層與執行落差。」
他表示,像 Domain Twin 這類數位知識協作架構,正是用來解決這樣的痛點。「把 know-how 模組化、流程標準化,才能讓經驗快速複製到任何一個新據點。」唯有徹底落實經驗數位化與標準化,台灣製造業才能加速新據點成熟,並降低新世代人才培育的難度。
AI 轉型的核心:數據與知識的戰略應用
曾任Oracle 總經理的群曜數位總經理亓存志指出,企業管理是一個持續變革的過程,特別是在供應鏈管理方面。企業必須強化資料整合與組織協同,才能提升韌性與應變能力。「AI 的準確率已經可以達到 95%,但對於多代理系統來說,企業要求的精確度甚至要更高。可靠的 AI 必須結合產業知識,具備可複製性與可控性。」
他補充指出,企業導入 AI 時,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資料的正確性跟一致性(Data Integrity)以及生命週期 (Data Lifecycle),而這也是許多企業遇到的問題。數據是有價值的,若數據品質不穩,即便技術成熟,也難以支撐有效的決策模型。他表示,許多企業已經建立如 ERP 等管理系統,開始具備初步的 Data Integrity 概念。他建議企業從架構上區分為兩部分:一塊為傳統的「交易系統(Transactional Systems)」,如 SCM(供應鏈管理)、Ecosystem Management(生態系統管理)與 Shopfloor Management(現場管理);另一為以經驗、知識為核心的智能決策系統(Intelligent Systems),AI 即屬於後者。
亓存志強調:「AI 在數位經濟中的重要性不僅與 MES 系統不相上下,甚至可能更為關鍵。」透過 Domain Twin 等工具,企業能將知識數位化、複製化,有效保留關鍵資產,避免隨人員流動而流失。他呼籲企業導入 AI 不該只是追求短期回報,而是應放眼長遠,「重構管理體系、累積可複製的知識資產,才是面對未來風險的最佳防線。」
關於Profet AI杰倫智能科技
Profet AI 是一間專注於製造業的 AI 軟體公司,致力於讓現場經驗與專業知識,能透過 AI 被保留、被放大,並快速落地。公司三大核心產品包括:AutoML 自動化機器學習平台、AILM AI生命週期管理平台,以及AI Studio,集成主打領域知識複製的 Domain Twin™。這些工具不僅幫助企業縮短 AI 導入時間,也讓 know-how 得以在不同廠區間延續與優化。
目前 Profet AI 已服務超過 300 家亞洲製造企業,涵蓋電子、半導體、PCB、IC 設計、面板與材料等關鍵產業領域,持續推動輕資產、高毛利、可擴展的智慧製造轉型。
Profet AI 相信,知識不該隨著人員流動而消失。我們期望與產業夥伴一同打造一個知識永不退休的世界,讓每一分經驗都能持續發揮價值、驅動產業向前。
更多資訊,請上 profet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