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智院長主持開幕式。(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
【ivendor編輯中心 / 2025年7月1日】中央研究院首屆中研學術大會(AS Conference)於 (30)日隆重揭幕,匯聚來自全院各研究領域的學者專家。此次大會以「展現研究成果、促進跨域交流、增進社群歸屬感」為核心目標,期望透過年度盛會強化院內外學術社群之連結,提升臺灣學術研究的國際影響力。
開幕式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主持,並以「解鎖中研院:理念、策略、及近期成果」為題發表專題演講。廖院長指出,中研院以「雄心善智」作為發展驅動力,明確訂定三大願景——成就全球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延攬及培育卓越人才。為配合上述願景,院方持續推動與目標一致的各項制度,包括考核、獎勵、人才延攬與計畫審查等。
在考核制度方面,中研院強調研究「質」的提升,並推動敘述式履歷、縮短研究人員升等年限為1年,以激勵學者持續創新。獎勵措施則包含「特優獎金」及「特聘研究員」名額,並以達成重大政策研究里程碑為Alpha計畫獎勵要件。此外,中研院加強對博士生的支持,2023年將博士生獎學金提高至每月新臺幣4萬至5萬元,2024年設置「人文社會博士生菁英獎學金」,推動「國際研究生學程」(TIGP)及「TIGP-X」計畫,積極延攬國內外優秀人才。
廖院長亦宣布「人事雙箭」方案,第一箭針對具潛力的「非長聘」研究學者,提供國際競爭力待遇與資源,享有5+5年聘期,期望十年內發揮研究潛能。第二箭「二次長聘」則鼓勵資深研究員於60至63歲申請延長服務至70歲,持續投入長期科研規劃。此外,中研院設置「中研學者」計畫,延攬優秀大學中生代教授並合聘至本院,進一步強化學術能量。

廖院長介紹人文組研究成果。(圖片來源:中央研究院)
在科研成果展現方面,中研院近年於國際權威期刊如《Cell》、《Nature》、《Science》發表論文數顯著成長。人文社會科學組亦出版多本專書、論文集,成果豐碩。院方積極推動任務導向研究,涵蓋量子電腦、淨零科技、核酸治療等領域,強化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的垂直整合,善盡社會責任。
中研學術大會期間,精選多場專題演講,涵蓋神經退化疾病、癌症分子機制、比特幣與區塊鏈、全球地緣政治、超低生育率等多元議題。展現中研院學者面對全球動盪與科技變革時,積極參與解決社會重大挑戰的能力與責任。
展望未來,中研院將持續秉持「雄心善智」,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研究環境,培育新世代科學人才,並以頂尖研究善盡社會關鍵責任,推動臺灣成為全球科研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