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報導/2025年4月30日】台電今(30)日於台電大樓舉辦「2025環境月」發表會,今年主題為「自然共生・台電同行」,宣示持續以生態保育與低碳轉型為核心發展方向。活動由台電董事長曾文生、總經理王耀庭及多位政學界代表出席,並邀請東京大學教授八木信行見證台電大甲溪發電廠OECM(其他有效保護區)示範區建置成果。
台電指出,為接軌國際生物多樣性保育趨勢,特別參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所制定的OECM指南,自主推動大甲溪馬鞍壩上下游區域示範計畫,相關生態保育成果已通過第三方機構——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屬公司查證,確認其作法符合OECM國際標準。王耀庭總經理今日代表領取查核證書,宣示持續深化生態治理決心。
大甲溪水系蘊含豐富生態資源,包括鉛色水鶇、臺灣葉鼻蝠及臺灣特有魚類如石𩼧、白甲魚(苦花)與纓口臺鰍等。台電自1998年建設馬鞍壩魚道以協助魚類洄游,並於2016年優化設計,降低河床落差及入口門檻,提升不同體型魚類的洄游成功率。
為掌握生態工程實效,台電自2023年起導入水下攝影與AI生物辨識技術,建立魚道生物影像資料庫,即時監測魚種活動情形,提升生態管理精準度。這套系統不僅提升作業效率,也為未來擴大生態資料應用奠定基礎。
在發表會上,台電也回顧2024年環保成績單:火力發電機組空污排放強度相較2016年減少近7成,碳排放強度亦降低11%,顯示空污與溫室氣體治理均有明顯成果。
除大甲溪OECM計畫外,台電亦持續於其他場域推動生態保育,如台西風場蝙蝠棲地遷移與興達電廠永安濕地飛鳥棲地營造等,展現電力產業落實自然共生理念的具體行動。
台電表示,隨我國未來正式公布OECM認證機制,將積極爭取成為首批通過政府OECM認證的企業,結合國際標準與在地行動,為台灣能源永續與生物多樣性貢獻實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