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汽車電子成為各大電子代工廠新事業布局的重點,以組裝龍頭鴻海布局電動車供應鏈最完整,也是唯一做整車代工製造,以及全面布局電機、電控、電池三電領域的組裝廠,並且跨足新世代半導體與通訊技術等關鍵零組件,全面掌握電動車未來龐大的商機。
談到鴻海車用電子布局最新進度,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除了目前已經公布的客戶之外,後續還會有電動車新客戶加入,包括兩個傳統車廠、三家新創車廠,在既有客戶及新客戶挹注下,美國俄亥俄州工廠在2024年產能,可以填滿年產50萬至60萬輛,對達成2025年全球電動車市占率5%的可能性非常高。
劉揚偉表示,鴻海要在2025年取得電動車市占率5%,就是得靠這些後續新加入的客戶。另外,2025年鴻海的電動車相關營收要達1兆元的目標也不變,並先以硬體為主,至於軟體是在硬體規模提升後,才會看到比較明顯的發展,目標業績逐年成長。
在整車組裝代工業務上,劉揚偉說,預計單一車種月產1萬輛可以達到損益兩平,但若有多款車種,可能影響效率,估要達每月1.2萬至1.3萬輛才會損平;除了俄亥俄州廠外,鴻海在墨西哥廠,同步展開電池相關零組件布局,磷酸鐵鋰(LFP)電池芯2022年第3季送樣,2024年量產。至於威斯康辛州廠也會有新規劃。
對於鴻海旗下鴻華先進自主研發的 Model C 及 Model E 的量進度,劉揚偉表示,目前都照預期計畫在走,Model C 的量產車,預計2022年10月18日的鴻海科技日上將亮相,除國內客戶,也持續洽談國外客戶,至於出貨數量持續修正當中。Model E 量產車2023年第2季會準備好;他也透露,MIH 聯盟接下來也會推出自主研發的電動車款,展現標準化、模組化的效益。
圖片來源:經濟日報。
廣達身為筆電代工龍頭與雲端伺服器大廠,該公司在汽車電子產業也不缺席,例如特斯拉的大腦-電子控制單元(ECU)就是由廣達上海廠製造。
同時,廣達在自駕車技術,也傳出廣泛的與Google與蘋果等大咖合作。廣達之前就表示,由於車廠比較沒有資訊科技(IT)方面的技術,廣達是研發型的公司,正好可以協助新創車廠與傳統車廠等客戶,同時,來自車用電子的營收與獲利,持續上升。
和碩近年逐步從消費性產品轉往商用市場,其重中之重就是以特斯拉為首的電動車客戶,和碩並為其前進北美擴廠,主要生產特斯拉中控台。此外,和碩在車用電子亦持續開發次世代行車電腦、多螢幕智慧座艙與多模組車聯網閘道器,並投入電動車充電樁設計生產。
和碩車用電子產品去年大幅成長,除了傳統車廠及特斯拉貢獻外,預計今年也可在新客戶業務提升及擴展下,進一步推升車用產品對和碩整體營收貢獻。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先前表示,和碩在北美持續有好幾個案子在擴廠,不管在電動車或車用電子未來一年或幾年都會是和碩熱切期盼的項目。和碩內部報表看到是獲利,且獲利顯著。
仁寶在車用電子主力客戶包括賓士與BMW等傳統車廠,出貨的產品主要以中控台,即車用娛樂系統為主,不過,仁寶這兩年擴張到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智慧駕駛領域,並併購了金寶的美國印第安納州廠,也開始積極跨入車用電子領域版圖。
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指出,2022年車用電子還是高雙位數成長,若沒缺料影響成長會更大,目前車用電子向上趨勢明確,美國工廠效益逐步顯現,陸續接到新的生意,兩到三年將陸續發酵,預計每年都會維持高雙位數成長。
緯創在車用電子也是聚焦在ADAS與ECU等領域,客戶包括中國大陸的蔚來汽車等,同時,緯創之前併購了日本顯示器公司(JDI)位在高雄的車載面板模組廠,擴大汽車中控台的布局,未來將打造新的智慧座艙,端出併購的成果。另外,透過JDI也打入日本車廠客戶。
新聞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