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itree G1 在貿易展上備受矚目。(圖片來源:BBC)
【綜合外電報導】
在德國漢諾威的春日清晨,記者受邀前往世界最大工業展之一——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近距離接觸中國公司Unitree開發的人形機器人G1。
G1身高約130公分,比市面上其他人形機器人更小巧且價格更親民,擁有高度流暢的動作與靈活性,其表演舞蹈與武術的影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現場由Unitree銷售經理Pedro Zheng進行遠端操控。他表示,G1需要由客戶自行編程以實現自主功能。
G1的人形外觀吸引眾多參觀者互動,展現出不同於其他機器人的親和力。現場民眾與G1握手、試探其反應,甚至在不小心碰撞時道歉。
全球已有數十家公司投入人形機器人開發,這類機器人被視為未來潛力龐大的勞動力與家用助手。然而,將機器人從可控的工廠環境引入不可預測的餐廳或家庭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強壯的人形機器人若操作失誤,可能帶來安全風險。
Unitree發言人表示,目前機器人人工智慧尚未實現突破,「現今的機器人AI仍難以完成具邏輯推理的複雜任務。」目前,G1主要銷售給研究機構與科技公司,並提供開源軟體供開發使用。
目前,各家創業公司主要集中在為倉儲與工廠設計人形機器人。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領銜開發的Optimus機器人,預計今年將生產數千台,並在特斯拉工廠中執行實際任務。BMW與南韓現代汽車亦相繼引進人形機器人。
STIQ研究公司創辦人Thomas Andersson追蹤了49家開發具雙手雙腳的人形機器人公司,若包含搭配輪子移動的機型,則有超過百家業者。他認為,中國企業將在競賽中占優勢,「中國擁有龐大的機器人供應鏈及研發生態系,能快速推進開發。」
Unitree的G1價格僅約1.6萬美元(約新台幣52萬元),展現出中國在成本控制上的優勢。STIQ報告亦指出,全球近60%的機器人開發資金流向亞洲,美國緊隨其後。

中國企業佔據主導人形機器人市場的有利位置。(圖片來源:BBC)
中國企業還獲得政府大力支持,例如上海設有國家支持的機器人訓練中心,培養人形機器人執行各類任務的能力。
至於歐美企業如何應對?英國布里斯托Kinisi公司創辦人Bren Pierce指出,歐美企業須大量從中國採購零組件,增加了成本與組裝難度。Kinisi開發的KR1機器人專為倉儲與工廠設計,棄用複雜的人形雙腿結構,改採輪子移動,大幅降低成本。
Pierce強調,他的設計理念是盡可能使用市售零件,例如使用電動滑板車的輪子,以降低製造成本。同時,Kinisi聚焦於開發簡單易用的軟體,「讓一般倉儲或工廠工人只需幾小時便能學會操作。」
KR1預計今年交由試點客戶測試。
至於人形機器人是否能走進家庭?即使是樂觀的Pierce也認為,這仍有漫長道路要走。「我認為最終會實現,但至少還需要10至15年時間。」他說。

布倫皮爾斯說,基尼西的機器人很容易訓練。(圖片來源:BBC)